黑产分子大量使用自动化爬虫程序,结合安卓模拟器和自动化脚本,模拟人类操作行为,批量登录WhatsApp账号进行数据采集。这种方式规避了传统的IP封锁和验证码验证,能够24小时不停歇地爬取大量号码信息。
脚本通过模拟点击头像、查看状态、加入群聊等操作,挖掘出更多个人信息,甚至能抓取部分聊天记录中的公开内容,从而为用户画像提供更多维度的数据支持。
2. 利用“通讯录同步”功能的漏洞
WhatsApp的通讯录匹配功能本质是将手机联系人上传至服务 奥地利 whatsapp 号码 器进行比对,以显示哪些联系人也使用WhatsApp。黑产利用这一机制,将大量号码批量上传,快速识别出活跃用户,甚至通过多次上传组合出“社交网络图谱”,揭露用户社交关系链。
3. 恶意SDK和第三方应用
部分恶意开发者将隐蔽的数据采集代码植入应用或SDK,诱导用户授权通讯录访问。通过后台静默上传数据至云端,数据被整合入黑市数据库,形成庞大的“通讯录黑市”。
这类SDK通常出现在非官方应用市场或被打包进热门破解软件,用户难以察觉。
4. 利用社交工程骗取验证码
诈骗者常通过WhatsApp发送假冒验证码请求,骗取用户手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,从而远程登录用户账号,盗取联系人列表和聊天数据。一次成功的入侵能带来成百上千条联系人数据,形成极具价值的数据包。
九、典型黑市案例分析
案例一:“大规模营销短信轰炸”
2024年中,某亚洲国家爆发一起规模空前的诈骗短信轰炸事件。调查显示,诈骗团伙通过黑市购买了超过300万条WhatsApp活跃号码,利用机器人自动化工具群发非法贷款广告和钓鱼链接,受害人数超过十万,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万美元。
此事件揭示了黑市数据与自动化营销工具的结合,极大提升了诈骗效率与隐蔽性。
案例二:“跨境电信诈骗网络”
欧洲某警方联手国际执法机构,成功摧毁一个以WhatsApp号码数据为核心资源的跨境电信诈骗团伙。该团伙通过暗网购买全球数千万条WhatsApp号码,针对特定高价值用户实施“杀猪盘”诈骗,骗取数千万欧元。
此次行动强调了国际合作打击黑市数据交易的 手机号码 重要性,同时暴露了监管在跨境数据追踪中的薄弱环节。